查看原文
其他

能源中国 | 加速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寻求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根本出路

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 2023-02-03

自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再加上当前国际形势变局下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对国际能源和重要产品供应链稳定可靠性预期的不安程度上升,全球能源价格也随之飙升,全球通胀的压力也在加剧。国内在去年夏秋经历了电力供应紧张,今春重要城市遭受疫情的冲击下。在面临诸多重要问题和选择的当下,就能源安全问题集思广益展开研讨,十分必要。我提出三个观点供讨论。


首先,稳定压倒一切。站稳脚跟,稳住大局,应当依据中国当下富煤、少油、缺气、多可再生资源的国情,充分保障能源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为保障能源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应妥善处理能源发展问题中的四个重要关系:短期和长期、存量和增量、局部和总体、向量和标量的关系。


一、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短期内,中国面临稳增长保民生的紧急任务,在能源结构上,中国的国情是富煤国家,煤炭在今天依然是能源压舱石;而长期的方向,是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这个千里之行又必须始于足下。那么,正确处理逐步低碳化与当前煤炭消费依赖的矛盾是对我们智慧的重要考验。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有其必经的过渡过程,可能要经历几十年,要达成碳中和的目标,要从今天开始行动。


二、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短期行动如何与长期目标衔接好,这是存量与增量的问题。要全力以赴保障存量,煤炭开采量、煤电厂火电的发电量要按部就班,从政策、金融、交通运输、仓储等环节须一如既往地稳住。在增量问题上,为了衔接短期和长期关系,应尽最大的可能用非化石能源去保证能源和发电的增量,而不是用煤炭填充增量。当下每年新增的一次能源使用和新增电力需求,我们还做不到完全用非化石能源满足,但是要让它最大化。根据测算,从现在不到一半的非化石能源支撑增量到未来实现完全支撑增量,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这有赖于加速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安装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的生产,这在未来是可预见的。“十五五”时期应逐渐进一步扩大非化石能源增量,一方面维持能源增量,另一方面逐步替代现有煤炭存量,这一步骤和思路要明确,先立后破,才能稳住能源安全的根基。


三、向量和标量的关系。能源安全工作除了要加大“稳”和“保”的力度与深度,还要注意未来方向,即走向高比例的可再生资源、走向低碳化。比如煤炭的产能释放、煤电厂的装机等问题,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之下,才能更好地预悉未来的存量风险,谨慎提防沉没资产风险。


四、局部和总体的关系。一味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建设还不够系统,应做全方位周密考虑。国家已经发布了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规划、能源体系建设的五年规划,指明了全国整体一盘棋的方向。


最后,我们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充满信心。经济增长目标、能源保供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振兴乡村目标、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等目标,其实是高度重合、可以协同推进的。绿色低碳不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和绊脚石,相反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新的投资领域,带来新的需求。特别是国家已经提出要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可再生资源,这完全是同时支撑经济增长、促进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举多得的战略举措。


相关测算显示,能源结构相关领域的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化、能源结构转换、低碳城镇化、数字经济、终端用能电气化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加起来,相当于2021年55万亿社会投资总额的六分之一,而且能带来非常显著的能源安全收益。比如,保守估计,中国电动车领域到2030年能替代13%以上的能源进口,如果发展再加速一些,油气进口替代率达到15%,就能大大缓解油气安全隐忧,同时节省油气价格飙升带来的经济损失。按照110美元一桶油的价格测算,能够节省500亿美元以上的进口油气开支。


总而言之,确保能源安全、提高空气质量、振兴乡村、致富增收、应对气侯变化的多重目标完全可以协同统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全国一盘棋,精心施攻布局,定能同步实现。

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热点话题。去年,中国下半年煤价看涨,煤电企业普遍亏损,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今年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全球能源价格爆涨,欧洲等地区天然气价格飙升。除了受疫情、产业链受损等一些因素影响,主观和客观上的“先破后立”也是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能源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保障能源安全不仅要保障能源供给,还要同时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和气候安全。


我们一直强调,要掌握能源安全发展的主动权,要做到能源独立,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过去“富煤、缺油、少气”一度成为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一种评价,如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项“足能”,我国境内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备极佳的能源前景,有底气把中国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从产业前景来看,我国相关产业也足够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数据显示,全球光伏企业前十中我国占九席,全球风电企业前十中我国占八席,锂电池企业前十中我国占八席,电动车企业前十中我国占八席。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提出需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在排序上,安全高效是首位,其次是清洁低碳,再次是经济智联,同时应考虑经济、考虑智慧化的联动。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主要任务是什么?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有五点要求: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资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其内容包含:尽快取消散烧煤炭,更加高效地利用煤炭,耦合生物质利用煤炭,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步减少燃料路径利用,加快拓展原料路径利用,推进相对减碳路径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新路径。


着力提高能源效能,要切实落实节能优先方针。除了普遍讨论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还应注重系统节能、文化节能,提升节能提效的意识。


在实施可再生资源替代行动方面,应拓展发展领域,加快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应加快储能发展,落实“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等规划方案;应探索发展植物能源,大力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广大宜林宜农荒地和边际性林地,大面积种植抗逆性较强的能源植物,探索出一条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线、提前实现碳中和的降碳新模式。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握能源系统发展趋势:能源系统电力化,电力系统低碳化,低碳系统多元化,多元系统分布化,分布系统联网化,联网系统智动化。电力体制改革应在需求侧下功夫,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需求侧积极性。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电源响应、电网响应、负荷响应”三维一体,深化对传统电力系统的体制改革是必然要求。

俄乌冲突正在重塑全球能源版图。短期内,俄罗斯和周边国家发生地缘政治冲突会推升油价。从中长期趋势看,国际油价回落是必然趋势,能源转型是全球共识,俄乌冲突反而加速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将推进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步伐。国际能源署在2021年发布“净零排放设想”,为达到2030年全球升温1.5度内的目标,全球清洁能源占能源总供应比例将从2020年的三分之一提高到2030年一半,全球14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这些趋势不会因为俄乌冲突的短期事件改变。突发性的地缘政治冲突只能带来短期供需失调,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长远趋势仍未改变。


欧盟是经济上的巨人,能源上的矮子,其能源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欧盟也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贸易伙伴,俄罗斯约有60%的原油出口供应给欧盟国家。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欧盟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加剧了俄欧之间的对立,给欧洲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带来巨大风险。欧洲多国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通胀,其中能源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力量。


美国作为新晋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正在积极谋求填补俄罗斯损失的市场份额。国际能源署发布数据称,6月份,美国对欧盟供应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越俄罗斯通过管道输送到欧盟的天然气。美国希望在经济上利用俄欧矛盾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但是美国的远气难解欧盟的近忧。


一方面美国供应难以大幅放量。2月份以来,美国油气公司并没有大幅增产。美国国内的7处液化天然气港都已达到生产极限,而新建液化天然气港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极高。受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影响,近期美国国内能源价格也出现暴涨。另一方面,欧洲LNG终端建设比较落后。为获得供应,欧洲需重新配置管道路线,将天然气从沿海港口输送到欧洲大陆内陆的需求中心,而陆上LNG进口终端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建成,且建设成本十分高昂。


同时,欧盟也在推进新能源转型。2021年欧盟颁布“新能源法案”,将欧盟委员会协调监督与各成员国提交减排路径相结合,以期实现欧盟2050年碳中和目标。德国经济部于2022年3月加快在议会上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法国马克龙政府发布“法国2030“计划,将投资10亿欧元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大力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关注公众号

览前沿资讯

闻专家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